当前位置:首页 >互聯網 >小米造車“急”了,針對自動駕駛領域發布大量招聘職位

小米造車“急”了,針對自動駕駛領域發布大量招聘職位

2025-11-02 18:49:22 [盧灣區] 来源:木瓜煲老鴨網
【家電資訊-家電新聞 - 行業新聞,作者:編輯】

  6月14日,小米公司的官網開始陸續冒出關於自動駕駛的各類職位。

0

  圖片來源:小米官網

  通過這張圖片,可以看出此次社招的細分工種十分豐富:數據平台、車載基礎架構、決策規劃、毫米波算法、開發工具、前端平台開發、嵌入式軟件、控製、感知、高精地圖、仿真平台等共20個崗位。且每一項招聘啟事前,都有一個“急”字。

  這應該算是小米自己正式為造車發力的重要標誌之一。

  當然,真的隻靠小米目前的能力,3年裏就能造出一輛車,十有八九是不可能的——就在發布自動駕駛職位的前幾天——本月8日,雷軍曾低調造訪了保定的長城汽車研發中心,雖然雙方均未對外公布此次行程的目的內容,但業內都認為與小米的代工有關。

  而6月13日的2021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更曾明確表示:“未來在汽車業務上比亞迪將支持小米汽車的發展,而且不僅是支持,比亞迪和小米在汽車領域的合作正在洽談一些項目。”當然,之前就有分析人士估計,比亞迪與小米汽車的合作十有八九與電池有關。

  據此次職位招聘信息中顯示地點推測,小米汽車十有八九地準備把研發中心放在北京,原因是北京地區的自動駕駛人才是全國最多的。

  事實上,按照如今國內造車新勢力或自動駕駛技術獨角獸的“慣例”,不會隻在一個城市設立重要部門,因而小米汽車的造車研發中心,很有可能不會隻有一個。

  比如,和小米手機有著深度合作的武漢。武漢市的有部門在小米加入造車混戰後,直接表示:會積極對接小米。

  以及同樣擁有大量的汽車研發人才的上海——根據全球職場社交平台LinkedIn領英在4月底發布的《智能出行領域全球人才洞察》報告顯示,北上廣是中國智能出行領域人才最多的城市。其中上海排名第一,放在全球領域也是比較高的。

  據此前一家跨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透露,小米正計劃在上海安亭建立一個研發中心。

  統計顯示,早在2012年,小米就開始汽車技術專利的申請,往後每年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相關專利增加。截止2020年,小米集團與汽車有關的專利已超800件,其中發明專利占比超過96%。

  但事實上,小米大部分設計造車的專利隻能算“錦上添花”。多為諸如“汽車鳴笛音量調節方法及裝置”、“疲勞駕駛檢測方法及裝置”、“控製車輛預熱方法及裝置”、“車載藍牙播報方法和裝置”等聽起來有趣,但並不“硬核”的“邊緣”專利。

  公開專利信息數據顯示,相比百度、阿裏巴巴、華為等,小米無論是在“智慧交通”,或還是“自動駕駛”領域的相關專利數量均處於下風,且差距較大。

  除了數量,在專利覆蓋麵上小米也是最少的。尤其是在造車中難度和門檻最高,也是最能彰顯企業研發實力的自動駕駛。

  覆蓋最全麵的就是百度和華為。前者主攻“整車硬件架構”、“圖像處理算法”、“激光雷達處理算法”、“自動駕駛係統”、“自動駕駛片上係統”、“虛擬仿真測試”等,已經具備自動駕駛感知、決策、執行的軟硬件全棧研發能力。而後者大部分的相關專利多為2019年底到2020年之間申請,處於“實質審查”階段,主攻“自動換道方法”、“軌跡規劃”等基礎功能。

  小米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除了一些關於汽車級駕駛員監控係統(DMS)的專利,僅有一條關於自動泊車的相關專利。而DMS一般都是針對L2-L3級別的自動駕駛係統而言的,對目前許多智能駕駛科技公司和造車新勢力開始主攻的L4級別的自動駕駛係統。

  或許這也是為何,小米開始社招“自動駕駛工程師”的同時,另外還投資了兩家自動駕駛技術公司——6月3日,小米參與了縱目科技的1.9億美元的D輪投資;6月8日,小米和高瓴、美團共同領投了禾賽科技超3億美元的D輪融資。

  這也是小米官宣造車後,首次在汽車領域進行投資。而且就目前情況看,這兩家公司是今年5到6月間獲得融資的16家自動駕駛相關公司裏,獲投金額最高的兩家。

  半個月不到的時間裏,不差錢的小米一邊不斷拜訪車企尋求合作,一邊開始高額投資,及社招自動駕駛人才,展現出對造車的急迫感。

  不同於消費類電子產品,雖然如今都說“軟件定義汽車”、“智能汽車就是一部手機加四個輪子”,但事實上汽車產業鏈依舊是複雜且冗長的,更重要的是——對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極高。小米雖然不差錢,但在技術和經驗方麵無論是與其它先行進入造車領域的互聯網/科技大廠,或還是造車新勢力甚至是傳統主機廠,還有著較大差距。

  就當前而言,與主機廠進行深度合作代工同時投資自動駕駛獨角獸,或許才是小米最為快捷的造車方式。





免責聲明:家電資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有部分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本站所轉載圖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業性質,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不承擔任何侵權責任。聯係方式:[email protected]

本網認為,一切網民在進入家電資訊網站主頁及各層頁麵時已經仔細看過本條款並完全同意。敬請諒解。




(责任编辑:靜安區)

推荐文章